2019年2月7日 星期四

學廣播,期待再會



 其實這張照片已經是實習剛開始時拍攝的,一直想要發文,卻猶豫不決是在IG直接上傳,或者是要書寫些文字,就這樣過了好幾個月。

 猶豫,或者說忙碌到現在,我顯然選擇了後者。



 那天,我和一九九君向即將退伍的替代役哥討教,如何使用全校廣播。畢竟,總會有需要用到的時候。

 向全校放送的廣播,還可以調整放送範圍。一台黑色的長方體,上面有若干按鈕,各有功能。不同於印象中,日本動畫中常見「放送社」或校方廣播的鵝頸式麥克風,要廣播時還要按下ON,然後AIR燈還會亮起。

 本校使用的是一支很普通的無線麥克風,要廣播前,確認「戶外」按鈕是否亮起;如果要召集特定年級的學生們, 另有六顆「室內」按鈕可供選擇,從國一到國三、高一到高三,按下後,教室內也能聽到廣播。



 衛生組長請我集合各班服務股長,發下須要繳回的統計表,學廣播的契機就是如此。

 第一次廣播,手有點抖。拿起麥克風之前,替代役哥在身旁默默重述我應該怎麼說。

 「學務處報告,學務處報告。請國中部各班服務股長,現在請到玄關集合。再報告一次。請國中部各班服務股長,現在請到玄關集合。報告完畢」



 就算我曾經在三百多人的神研班擔任過開會禮拜的司會,也有多次團契全國巡迴在教會上台分享的機會。但這次不一樣,因為廣播看不到群眾,聽眾卻是存在的。

 站在學務處內,拿著麥克風說話,不免向窗外凝視,聽著自己的聲音在偌大的校園裡回溯,這是一件頗有趣的事情。



 很難想像,聖經中描述耶穌在曠野處對著數千人講話的片段,他到底是怎麼辦到的?而且按照希伯來人當時的書寫慣習,人只單指男人,女人與小孩不算在內,顯然現場的人至少要多一倍。

 難道耶穌自帶麥克風,門徒是他的音控團隊,拉好電線,架起擴音喇叭,這樣子好像有畫面一點了,讀經需要一點想像力。



 但其實我想說的是,這個網誌「我在東海,寫日常」,開辦至今已經五年半,書寫超過一百六十篇文,閱讀總人次達兩萬一千多人。最重要的,我感謝從未中斷寫作的自己,替自己的大學生涯,留下點點滴滴。

 同時也感謝,陪我一路走來的讀者,無論是家人、朋友、同學、牧長或素不相識的夥伴,包容我文筆的不成熟以及粗劣,讓我有進步的動力。



 近日,常在思考,當初設立「我在東海,寫日常」的初衷是為了記錄大學生活,那是否該讓這個完成階段性任務的網誌功成身退,為此,理性與感性彼此衝突對話。既然作為大學生涯延伸的教育實習也結束,那麼我就不能再逃避這件事情。

 在舊曆新年時將這篇文書寫完成,頗有感觸,這將是「我在東海,寫日常」的最終篇,本網誌預計會封存不再更新。不過,(很不幸的是),我並沒有要停止書寫的意思,內心已有新的規劃,我想,很快就會向大家揭曉。



 這裡承載太多情緒,歡笑、悲傷、興奮、哀怨、盼望、失落,保存著最真實的我,太真實了,以至於變成我無法承受的重擔,所以我想要重新開始。

 等到某一日,我能承受文字的重量時,再回頭品味這些敘事,但在此之前,想先沉潛一段時間,整理好自己,也許幾個禮拜、幾個月,或許是幾天。太過驕傲、太過自以為是、太過心浮氣躁,給自己一個reset的機會,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,並成長。



 廣播,將自身所思所想,傳遞給眾人,看不見群眾,但確實能影響人;而我的廣播就是文字,希望自己的文字是帶來正面的氛圍,而我將繼續走在學廣播的路上。



書弘
構思於台灣,台中,西大墩街
書寫於台灣,台中,大度山
   台灣,屏東,溪州

原稿完成 2018.08.31
修稿完成 2019.02.07  13:45